不正当有奖销售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点击数:50 更新时间:2024-07-25
不正当有奖销售的表现形式
一、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以下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1. 谎称有奖或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2. 利用有奖销售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3. 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
二、处罚形式
符合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经营者将面临民事、行政甚至刑事处罚。
三、民事处罚
1. 如果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经营者应承担赔偿责任;2. 如果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赔偿额将根据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润来确定;3. 经营者还需要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四、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改正、消除影响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等形式。
五、刑事处罚
刑事责任适用于那些对其他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损失、情节恶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只对经营者承担刑事责任作了原则规定,具体的刑事责任将适用我国《刑法》的相应规定。
相关法规
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
第三条:禁止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
1. 谎称有奖销售或对奖项的种类、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总金额、奖品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作虚假不实的表示;2. 采取不正当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3. 故意不投放市场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或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市场;故意按不同时间投放市场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4. 其他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
第四条:抽奖式有奖销售
抽奖式有奖销售的最高奖金额不得超过五千元。以非现金物品或其他经济利益作奖励的,应按照同期市场同类商品或服务的正常价格折算其金额。
第五条:禁止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经营者不得利用有奖销售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质次价高的定义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同期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质量和购买者的投诉进行认定,必要时会同有关部门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