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参与人员如何处理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7-01
传销是指通过拉人头的方式取得收益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传销对经济不会产任何的价值,反而会对社会的经济秩序造成不良的影响,打击传销是公安机关的重要工作之一,那么传销参与人员如何处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传销参与人员的处理方式
一、组织传销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行为构成组织传销罪,即通过以下行为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管理秩序:
- 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并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以牟取非法利益。
- 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以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以牟取非法利益。
- 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以牟取非法利益。
二、传销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认定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以下人员可以认定为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 在传销活动中起发起、策划、操纵作用的人员。
- 在传销活动中承担管理、协调等职责的人员。
- 在传销活动中承担宣传、培训等职责的人员。
- 曾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一年以内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受过行政处罚,又直接或者间接发展参与传销活动人员在十五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的人员。
- 其他对传销活动的实施、传销组织的建立、扩大等起关键作用的人员。
对于以单位名义实施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的情况,对于受单位指派,仅从事劳务性工作的人员,一般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三、传销骗取财物的认定
根据《关于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条的规定,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采取编造、歪曲国家政策,虚构、夸大经营、投资、服务项目及盈利前景,掩饰计酬、返利真实来源或者其他欺诈手段,实施刑法第224条之一规定的行为,并从参与传销活动人员缴纳的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的费用中非法获利的,应当认定为骗取财物。参与传销活动人员是否认为被骗,不影响骗取财物的认定。
根据刑法规定,“骗取财物”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构成要件之一。在实践中,有人认为需要证明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并且需要参与传销活动人员承认被骗或者报案。但经研究认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既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不能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等同于侵犯财产犯罪。因此,“骗取财物”应主要从行为人的客观行为方式加以认定和把握,只要行为人以欺诈手段实施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且从中非法获利,即应认定为“骗取财物”。参与传销活动人员是否认为被骗,不影响骗取财物的认定。
四、最新传销的特点
- 冒用合法注册的网站掩盖非法行为:传销组织越来越注重对自身合法性的包装,冒用其他合法注册的网站进行非法网络传销活动,以此掩盖其真实本质。
- 不实行直接的人身控制,“洗脑”形式灵活化:新型传销组织改变了传统的人身控制方式,采取利益引诱和自愿交流的方式,举办各类活动来营造创业环境和经营模式,以此吸引更多会员加入。
- 采用“网上购物+实体店推介”的销售模式:为使有意加入传销组织的人员能有更为真实的体验感受,传销组织采取通过网上与实体店铺相结合的方式,以实物展示带动会员兴趣,进而带动下线发展。
- 改变实物商品传销模式,演变为概念化和份额传销:传销组织采取“积分制”、返还“推荐费”、发放“层奖”等奖励方式,以及以超低折扣会员价在网上商城购买商品等混淆视听的手段,使受害者难以察觉其犯罪本质。
只有识破现代传销的新特点,才能有效避免受到其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