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领导传销罪的客观方面规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法律知识

组织领导传销罪的客观方面规定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4-29

 
71012
组织领导传销罪都是一些比较厉害的人物,普通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构成组织领导传销罪,起码也是传销里面的头头这类的,这些比普通的传销人员判得重得多的。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以下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组织领导传销罪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民个人财产,通常是货币。传销常伴随偷税漏税、哄抬物价等现象,侵犯多个社会关系和法律客体。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组织、从事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但并非所有的传销行为都构成犯罪,情节一般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行政处罚。只有行为人实施传销行为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需要区分传销罪与直销活动中的违规行为。若在直销行为中出现夸大直销员收入、产品功效等欺骗、误导行为,应由直销监管部门处以行政处罚,而不应视为传销罪。情节严重的认定应综合考虑传销涉案金额、传销发展人员数量、传销使用的手段、传销造成的影响等多个因素。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指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本罪主要追究传销的组织策划者,即多次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加入传销组织的积极参与者。一般参加者则不予追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6月18日《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因此,对于专门从事传销行为的公司,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不以单位犯罪论处,而对其组织者和主要参与人以自然人犯罪定罪处罚。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实施传销行为违反国家法规,但为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仍然实施这种行为,并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希望和积极追求的态度。

延伸阅读
  1. 领导组织传销罪起步定罪标准是什么
  2. 非法集资罪和传销罪的区别
  3. 构成传销罪车会被没收吗
  4. 网络传销组织者有罪吗
  5.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相关法律法规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热门知识

  1. 法律规定虚假宣传怎么处罚
  2. 社交软件群里虚假宣传如何举报
  3. 学校虚假宣传如何赔偿
  4. 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的若干问题
  5. 关于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反不正当竞争若干问题探讨
  6. 不正当低价销售指的是什么
  7. “图片仅供参考”构成虚假宣传吗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