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8-28
在当前风声鹤唳的房地产市场中,高位接盘的购房者常常存在着由于误解而产生的侥幸心理。其中最常见的两种误解是:一是“跌太多了我就断供,让银行当业主去”,二是“我的房子是唯一住房,银行肯定不能赶我走”。
然而,这两种想法都是错误的。尤其是关于“惟一住房不能查封、拍卖”的误解,我相信80%的中国人都持有这种观点。可惜的是,法院和银行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并且他们能够引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来支持他们的立场。
造成80%的中国人对这个问题的误解有两个原因。首先,在2005年12月21日之前,国家的确是这样规定的。其次,在2005年12月21日之后,由于担心引发上访事件,很多法院没有严格执行新的规定,执法不严。
在2005年1月1日之前,关于惟一住房能否拍卖的问题一直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所以各地法院的判决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裁决。然而,2004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宣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这就是惟一住房不能查封、拍卖的法律依据。
然而,这个规定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导致了大量豪宅不还债的情况。因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11月14日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并于12月21日起施行。这个新规定总共只有7条,基本上可以被称为“惟一住房查封、拍卖指南”。其中规定,只要已经依法设立了抵押的住房,如果无法还债,都可以被查封、拍卖。对于债务人及其抚养家属居住的房屋(即惟一住房),给予6个月宽限期。如果在宽限期内不交房,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当需要强制迁出时,债务人及其家属无法自行解决居住问题,经法院核实,可以由债权人(申请执行人)为债务人提供临时住房。这种临时住房的地段和面积可以与原来的住房不同,可以参照廉租房标准进行解决。至于租金,由法院参照当时同类房屋的租金标准确定,并从拍卖款中优先扣除。至于需要给失去房子的人预留多少年的租金,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从各地的判例来看,范围从1年到5年不等。然而,这一司法解释同时规定,“被执行人属于低保对象且无法自行解决居住问题的,人民法院不应强制迁出”。因此,对于购买商品房后断供的人来说,显然不太可能属于低保家庭。
需要提醒广大朋友的是,如果真的面临供楼困境,需要明白以下几点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首先,如果无法继续供楼,也不能简单将房子丢给银行,任由他们处置。可以计算一下已经支付的成本和房子可以卖出的价格,自己卖出总比拍卖更划算,损失更小。因为中国人讲究风水,拍卖的房子肯定会贬值。而且,有些地方的拍卖活动可能会被操纵。此外,通过与银行充分沟通,商量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延期还款方案,也许不必走到查封、拍卖的那一步。
其次,只有在国土部门办理了正式抵押手续的惟一住房,才能“更容易”被查封和拍卖。如果仅仅是合同约定,没有办理正式抵押手续,法院是不能轻易查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