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逃逸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罪有什么区别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罪法律知识

因逃逸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罪有什么区别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5-10

 
68202
因逃逸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犯罪构成的不同观点

一、观点的不同

对于《解释》第5条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解释以及《刑法》第133条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规定,一些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不应被视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而应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他们认为,行为人肇事后逃逸是一种对因其先行为使他人人身处于现实危险状态的态度,最终导致伤者因无法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因此,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犯罪构成与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在主观方面存在完全不同之处。

然而,本文作者并不赞同这种观点。作者认为,《刑法》第133条规定的因逃逸致人死亡应被视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犯,而不是基于先行为构成的不作为犯罪。

二、加重犯与基干先行为构成的不作为犯的区别

加重犯与基干先行为构成的不作为犯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交通肇事罪的加重犯是指行为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此发生了重大事故并致人死亡(因行为人逃逸导致无法及时得到救助而死亡),这是加重犯成立的要件之一。而基于先行为构成的不作为犯罪中,先行为本身(即肇事行为使他人人身处于现实危险状态)只是犯罪构成的前提条件,而不是不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
  2. 基于先行为构成的不作为犯罪的成立还必须满足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即行为人的先行为使他人的合法权益处于现实危险状态时,行为人的不作为必须是导致伤者死亡的唯一原因。换句话说,行为人对于伤者人身的危险进程处于或者基本处于排他性支配状态,排除了他人对伤者实施救助的可能性,伤者的生命安全完全依赖于行为人的救助。《解释》第6条的表述实质上也包含有此含义。

然而,行为人肇事后逃逸的情况并不完全都满足这一条件,例如在白天发生肇事后逃逸的情况就不符合这一条件。因此,仅凭行为人肇事后在主观上对可能造成伤者死亡存在间接故意(甚至有的情况下,肇事者认为肇事行为仅会造成受害者受伤,其主观上应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就认定行为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是不符合犯罪构成主客观统一的理论,也是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

延伸阅读
  1.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公诉案还是自诉案
  2. 破坏窨井盖,会构成故意杀人罪吗
  3. 怎么认定是否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4. 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的,怎样定罪处罚
  5. 刑讯逼供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交通肇事热门知识

  1. 交通肇事罪致人死亡会被吊销驾照五年吗
  2. 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是什么
  3. 普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4. 肇事逃逸被抓还能上班吗
  5. 交通肇事逃逸双方和解怎么处理
  6. 小事故逃逸后还能私了吗
  7. 小事故逃逸拘留多少天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