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7-21
在处理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时,常常遇到私人所有的机动车辆挂靠集体单位并由集体单位收取管理费的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而被挂靠单位在收取管理费范围内承担有限连带赔偿责任。
被挂靠单位与挂靠个人之间存在挂靠与被挂靠关系。被挂靠单位在法律上拥有挂靠车辆的所有权,但实际上只是从收取管理费中获得一小部分利益。
根据《民法通则》的权利和义务一致原则,责成被挂靠单位在收取管理费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是合理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是一种特殊侵权赔偿,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承担连带责任。被挂靠单位在法律上被视为车辆所有人,对挂靠车辆未尽到监督、管理义务导致损害的情况,应视为过错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被挂靠单位并未获得车辆经营权和利益分配权,它所享有的权利仅限于收取管理费。被挂靠单位履行的义务是根据挂靠与被挂靠双方约定的合同款项,例如代办养路费、保险费、车辆报停和复驶手续等。事实上,二者之间存在一种有偿的服务关系。因此,在被挂靠单位对挂靠车辆造成的损害赔偿中,被挂靠单位在收取管理费范围内承担有限连带赔偿责任是合理的。
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看,应区别对待被挂靠单位的连带责任范围。被挂靠单位在挂靠与被挂靠关系上拥有名义上的所有权,但车辆的控制和支配权仍由挂靠个人掌握,挂靠个人享有车辆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相比之下,被挂靠单位的所有权是不完整的。
确定连带责任范围时,应遵循相应过错原则。挂靠个人由于违反交通规则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被挂靠单位虽未违反交通规则,但对挂靠车辆未尽到管理和监督义务,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应根据相应过错范围责成被挂靠单位承担有限连带责任。
在审判中,还需考虑到挂靠的事实具有较强的行政命令性。近年来,由于个体运输市场长期混乱,为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各级部门采取行政干预手段,将分散经营的个体车辆组织起来,走联营联运集约化经营道路。例如,汽车联运公司就是这个时期的典型被挂靠单位。因此,在追加被挂靠单位为共同诉讼主体时,还必须考虑到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目的以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相对稳定性等因素,对联运公司等新生单位给予法律保障,以避免给企业增加经营风险并破坏企业经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