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怎么分析“资产负债率”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0-09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其中负债总额表示企业的全部负债,不仅包括长期负债,而且包括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资产负债率的定义和计算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它表示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因素
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企业通过负债取得的资产越少,表明企业运用外部资金的能力较差。相反,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企业通过借债筹资的资产越多,风险越大。其次,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地区也会影响资产负债率的水平。例如,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通常选择较低的资产负债率,而经营风险较低的企业则倾向于选择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此外,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前景的信心和对风险的态度也会影响资产负债率的决策。
不同利益主体对资产负债率的态度
不同利益主体对资产负债率的态度各不相同。从债权人的角度看,债权人希望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因为低资产负债率意味着企业偿债能力较强,债权人的风险较小。对企业所有者来说,高负债比率可以提高股东的实际报酬率,但也带来了投资风险。从企业经营者角度来看,负债比率的高低取决于经营者对企业前景的信心和对风险的态度。
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注意事项
在对资产负债率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存在争议,有的观点认为流动负债不应包括在计算公式内。然而,流动负债作为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一部分,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时应予以考虑。其次,不同利益主体对资产负债率的态度不同,因此在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最后,资产负债率指标是确定企业在破产情况下的偿债能力和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在持续经营的视角下,不应仅以破产清算为基础进行分析。综上所述,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和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其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利益主体对资产负债率的态度不同,因此在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同时,在分析资产负债率时需要注意计算公式的争议、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合理水平以及债权人利益保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