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1-15
合同实际履行地原则是指在合同纠纷中,确定合同履行地的原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8条规定,当合同没有明确约定实际履行地,且当事人双方住所地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时,应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如果合同约定了实际履行地并且实际履行地与约定一致,按照《民诉司法解释》第18条确定管辖。
如果合同约定了实际履行地,但实际履行地与约定的不一致,或者合同没有约定履行地但实际履行了,或者既没有约定也没有实际履行,如何确定案件的管辖,《民诉司法解释》中并没有明确规定。
以买卖合同为例,根据最高法院在1996年发布的《关于在确定经济纠纷案件中如何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的规定》的司法解释,强调在实际履行中,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或一致认可的其他方式变更约定的履行地。
如果合同约定了履行地但未实际履行,不依据履行地确定管辖。
总之,只有在合同约定了履行地并已实际履行,且约定的履行地与实际履行地一致的情况下,才能适用相关法律而无任何障碍。
当合同涉及多个当事人时,各自可以订立不同的履行地点。同一个合同中的多个给付可以约定不同的履行地点,尤其是在双务合同中的两个债务可以在两个履行地点进行履行。即使是一个债务,也可以约定多个履行地点,供当事人选择。
如果法律对于特定合同有履行地点的特别规定,应按照法律规定确定履行地点。
合同的性质也可以用来确定履行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