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中的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24
关于租赁合同诉讼时效的具体问题
一、关于租赁合同履行完毕承租人出具的欠款条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
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第三项规定,延付或拒付租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针对租赁合同债务人因欠付租金而出具的“欠款结算单”,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在《关于对租赁合同债务人因欠付租金而出具的“欠款结算单”不适用普通诉讼时效的复函》中明确了诉讼时效的适用规定。根据复函的表述,欠款结算单只表明未付租金的数额,并未改变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租赁关系。因此,对于租赁合同当事人之间就该欠款结算单所发生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仍适用1年的诉讼时效规定。
二、关于分期支付租金的诉讼时效起算点问题
根据《关于借款合同中约定分期偿还应如何计算诉讼时效期间的问题的请示》的解答,对于分期履行租赁合同债务的情况,诉讼时效应当从最后一笔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次日开始计算。如果对分期履行合同的每一期债务发生争议,诉讼时效期间应从该期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的次日起算。
三、对于未约定租金给付期限的诉讼时效的起算点
根据《合同法》第62条规定,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61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情况下,适用下列规定:1. 如果履行期限不明确,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此,对于未约定租金给付期限的情况,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只能从债权人向债务人提出履行要求,并且履行宽限期届满之第二日开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