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租代征”农民是赚了还是亏了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8-15
农民租地代征:真相揭秘
背景
近年来,各地政府积极推行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以清理各类开发区、园区为重点,有效遏制了一些地方滥征农民集体土地的现象。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却通过“以租代征”的方式规避法定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程序,从而干扰了建设用地管理秩序,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和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
以租代征的定义
以租代征是指通过租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规避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有偿使用费缴纳、征地补偿和安置以及耕地占补平衡等法定义务。
以租代征的方式
以租代征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基层政府的角色:- 作为租用人:直接租用集体土地。- 作为出租人:转租集体土地。- 作为土地租赁中介人:促成租赁交易。2. 村委会的角色:- 企业、开发商等用地单位或个人与村委会签订土地租赁协议。- 村委会租用农户承包地用于非农业建设。3. 村民自行出租自己的承包地。
以租代征的危害
以租代征的行为存在以下危害:1. 人财两空:由于以租代征是违法的,没有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和征地审批程序,建设的建筑物属于违法建筑,一旦调查起来就会被拆除。此外,如果租用方毁约,由于违法性质,农民无法得到法律保障,导致人财两空的局面。2. 维权困难:租金问题是以租代征案件中最常见的纠纷。由于租金标准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双方难以达成一致,导致纠纷发生,农民难以维权。此外,官商勾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农民可能无法得到征地安置补偿等费用,甚至失去土地所有权。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时,应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时,需经国务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需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其他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时,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