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10-06
仓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保管合同,其目的是对仓储物进行保管。根据《合同法》第395条的规定,如果仓储合同没有特定规定,适用保管合同的相关规定。尽管仓储合同与保管合同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但由于仓储业务的特殊性,仓储合同具有独特的法律特征。
仓储合同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仓储人必须是具备仓储设备和专门从事仓储保管业务资格的仓库营业人。仓库营业人可以是法人、个体工商户、合伙或其他组织,但必须满足一定的资格要求。仓储设备是指用于储存和保管仓储物的必要设施,是从事仓储业务的基本物质条件。从事仓储业务的资格是指必须取得从事仓储业务的营业许可,这是国家对仓储经营业务的管理要求。在我国,仓储保管人必须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
仓储合同的标的物必须是动产。存货人将仓储物交付给保管人,由保管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储存和保管。因此,根据合同性质,存货人交付的仓储物必须是动产,不动产不能成为仓储合同的标的物。
在仓储合同中,作为动产的仓储物可以是特定物或特定化的种类物。存货人交付的货物可以是一定数量的特定物,也可以是一定品质数量的种类物。通常情况下,仓储保管人在储存期满或根据存货人的要求返还仓储物时,会采取原物返还,而不是其他代替物。
仓储合同是一种双务、有偿、不要式合同。根据《合同法》第381条的规定,仓储合同是保管人储存存货人交付的仓储物,存货人支付仓储费的合同。因此,仓储合同具有双方都有义务、有偿性质的特点。
根据《合同法》第392条的规定,如果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逾期提取仓储物,保管人应当加收仓储费。因此,仓储合同是一种有偿性质的合同。
根据各国法律和我国合同法的实际情况来看,仓储合同是一种不要式合同,法律并不要求仓储合同必须采用特定的形式。虽然仓储合同的保管人在接受货物时应当提供仓单,但仓单只是提取或存入仓储物的凭证,不是合同本身。在品头合同的情况下,仓单可以视为合同的证明,但仓单并不是仓储合同成立的必要形式要求。
仓储合同被认为是一种诺成合同。根据传统民法理论,仓储合同是一种诺成契约。然而,也有人认为仓储合同应该是一种实践合同。即仓储合同除了存货人和保管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需要存货人将仓储物交付给保管人,实际交付标的物是仓储合同生效的要件。根据我国《合同法》第382条的规定,“仓储合同自成立时生效”,确认了仓储合同的诺成性质。
在仓储合同中,存货人可以凭借仓单行使返还请求权或证明货物已交付。仓单是提取或存入仓储物的凭证,但并非合同本身。根据《合同法》第386条的规定,仓单中的重要一项是仓储费。因此,存货人可以凭借仓单来证明货物的交付或行使返还请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