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5-16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将划拨的土地进行出让,就需要对土地的价值进行评估。评估工作由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根据《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拟出让地块的情况,按照《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的规定,对拟出让地块的土地价格进行评估。评估结果需要经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集体决策,并合理确定协议出让底价。
协议出让底价不得低于协议出让的最低价。一旦协议出让底价确定,应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泄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土地使用者可以将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进行转让、出租、抵押:
对于划拨土地使用权后进行转让、出租、抵押的情况,需要分别按照该条例的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规定办理。
土地使用权的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划拨土地使用权不需要使用者购买土地使用权,而是经国家批准无偿、无限期地使用国有土地。然而,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的使用者依法应缴纳土地使用税。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除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否则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虽然无偿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没有年限限制,但如果土地使用者因迁移、解散、撤销、破产或其他原因停止使用土地,国家有权无偿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并可以依法进行出让。此外,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规划的需要,也可以无偿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并依法进行出让。对于无偿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情况,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归国家所有,但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