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于合同生效日期变更是怎么规定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效力 > 合同生效法律知识

法律对于合同生效日期变更是怎么规定的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4-11-27

 
56106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往往发现合同的生效日期,对于合同以及签署双方当事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的信息。而生效时间规定了双方签署后履行职责的时间段,以及合同有一定的法律效益。对于民事合同生效日期变更难免会出现。那么,具体是如何规定的呢?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

一、合同生效日期变更的法律规定

在民事合同中,合同日期可以根据当事人双方的一致意见和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变更。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来变更合同。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了变更合同需要进行批准、登记等手续,那么必须按照规定进行。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的法律约束力是由法律赋予的,并且受法律保护。

二、合同生效时间的确定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该条对合同生效时间进行了两层规定:

1.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这意味着合同的生效原则上与合同的成立一致,即合同成立时就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合同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根据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承诺通知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如果承诺不需要通知,那么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通常情况下,合同生效时间是指承诺到达受要约人时合同产生法律效力。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如果双方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合同的生效时间,那么在双方当事人就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达成一致时,合同就成立并生效。

2.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这意味着某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需要经过特定程序后才能生效,这是合同生效的特殊要件。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法》规定,中外合资经营合同和中外合作经营合同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后才具有法律效力。在这种情况下,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的生效是不一致的,合同可能已经成立,但并不一定生效,只有经过批准、登记等手续后,合同才会生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的生效具有特殊的意义。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的有效期限。附有生效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届满时生效。附有终止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届满时失效。

延伸阅读
  1. 居间合同中居间人的义务
  2. 房屋买卖后原有租赁合同的效力问题
  3. 出租房闹老鼠:房东的责任
  4. 公司变更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
  5. 劳动合同终止及其例外情形

合同效力热门知识

  1. xx店合伙合同书
  2. 为什么做生意时需要签订书面合同
  3. 开发商违约交房的情况下的法律应对措施
  4. 公司管理制度合同的审查和履行
  5. 未成年人刷礼物是否能追回?
  6. 合同生效时间的判断方法
  7. 网上贷款没到账合同生效吗
合同效力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餐饮特许加盟代理合同范本
  3. 旷工解除劳动合同协议范本
  4. 居间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