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诈行为如何防范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法律知识

合同欺诈行为如何防范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04

 
55930
合同欺诈,是指订立合同的--方当事人以使他人陷于错误并因而为意思表示为目的,故意陈述虚伪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欺骗行为。合同欺诈的构成要有欺诈行为、欺诈人有欺诈故意、受欺诈人因欺诈而陷于错误、受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以及欺诈行为违反法律、违反诚实信用原则。通俗来说,合同欺诈就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故意采用欺骗的方法,如故意陈述虚假事实、隐瞒真实情况等,使对方当事人陷于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识而作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从而达到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合同欺诈行为及其分类

合同欺诈行为可分为积极欺诈和消极欺诈两种形式。积极欺诈是指故意陈述虚假事实,如夸大产品功效等。消极欺诈是指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如隐瞒合同标的物的缺陷和瑕疵,或者对合同对方明显不利的重要事实和信息。

积极欺诈行为

积极欺诈行为是指故意陈述虚假事实的行为,其目的是误导他人。例如,对自己的产品作不切实际的宣传,夸大产品的功效等。这种行为违反了合同订立的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合同当事人的利益。

消极欺诈行为

消极欺诈行为是指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其目的是欺骗他人。例如,故意隐瞒合同标的物的固有缺陷和瑕疵,或者故意隐瞒对合同对方明显不利的重要事实和信息等。这种行为违反了合同订立的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合同当事人的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合同欺诈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和第54条分别规定了两类合同欺诈行为的处理办法。根据第52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等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该合同无效。根据第54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该合同。

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后果

根据《合同法》第56条的规定,无效的合同或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根据《合同法》第58条的规定,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受损害方有权要求返还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果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进行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情况下,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私营企业经营者的应对策略

对于广大私营企业经营者而言,了解合同欺诈的含义与界限至关重要。既要避免自身从事合同欺诈行为,也要防止他人对自己进行欺诈。同时,要熟悉我国法律关于合同欺诈的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1. 揭秘购房合同欺诈赔偿的多重之道
  2. 合同欺诈的罪与非罪
  3. 股权合同欺诈的法律处理方式
  4. 对方虚假数据下签的合同有效吗
  5. 欺诈合同可以3倍赔偿吗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标准及其量刑是怎么样的
  2. 单位合同诈骗罪中责任人如何量刑
  3. 合同诈骗罪案例分析
  4. 合同诈骗罪犯罪数额怎样认定
  5. 合同诈骗的常见种类有几种
  6. 构成合同诈骗罪有哪些
  7. 合同诈骗罪是怎么定罪的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