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合同欺诈行为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法律知识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合同欺诈行为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2-02

 
55912
合同的欺诈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在签订合同时,存着非法占有的目的,通过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等行为或者手段骗取另一方财产。那么,常见的合同欺诈行为具体包括哪些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解答。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合同欺诈行为

一、伪造合同

欺诈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伪造合同主体、伪造合同内容等手法,虚构合同,以骗取他人财物。可以通过伪造合同直接套取他人财物,也可以先伪造一份合同,再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从而骗取财物。

二、货物引诱

欺诈方利用单位或个人对某种紧俏或畅销商品的急需心理,虚称能提供这些商品,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以骗取对方的定金或预付款。欺诈方会伪装成供货方当事人实施这种欺诈手段。

三、盗用、假冒名义

盗用、假冒名义可以是假冒知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理人、业务负责人,利用伪造的证明文件与对方签订合同;盗用他人盖好合同专用章的合同纸、介绍信、合同占用章,冒充该公司与他人订立合同;使用他人已作废或遗失的合同纸、介绍信、合同专用章,冒充该公司的业务人员与他人订立合同;擅自刻制他人印章,冒充他人,以他人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

四、虚构主体

欺诈方伪造营业执照,虚构企业名称、资金、经营范围等,使用根本不存在或未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单位与他人订立合同,以骗取他人财物。

五、谎称专利技术引诱

欺诈方虚构能带来高额利润的专利、高新技术,以技术、设备、培训、回收、利润等为诱饵,引诱对方签订合同,连续骗取对方的转让费、培训费、设备费。

六、虚假广告、信息引诱

欺诈方先发布虚假广告和信息,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骗取对方的中介费、立项费等财物。

七、虚构担保

欺诈人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担保,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进而骗取对方的财物。

八、抵债诈骗

欺诈人先与对方签订合同,通过各种手段让对方先履行合同,待对方交付货物后,声称自己无力支付货款,提出以劣质产品抵偿货款。对方被逼无奈,只好接受欺诈人的条件。这种情况下,欺诈人以劣质产品抵偿货款,使对方遭受损失。

延伸阅读
  1. 怎样使一份合同无效
  2. 网上卖家不发货不退款要如何处理
  3. 什么是合同诈骗
  4.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5. 开发商合同欺诈能够双倍赔偿吗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销售代理合同因欺诈被判撤销 代理商获相关赔偿
  2. 合同诈骗法网难逃 笔迹鉴定现真相
  3. 合同诈骗罪及处罚
  4. 代理被害人郑某某、沈某某,为合同诈骗罪被害人成功挽回损失案
  5. 签订制作合同不履行被解除 歌手张咪被判连带赔偿
  6. 合同诈骗罪追诉期限规定
  7. 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是多久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