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2-20
当一方违约且合同相对方提起合同解除诉讼时,人民法院应当对违约方的行为是否构成根本违约进行审查。如果违约行为不构成根本违约,人民法院有两种处理思路:一是直接驳回诉讼请求;二是向原告释明,要求其改变诉讼请求,追究违约责任并继续履行合同。笔者认同第二种意见,因为根本违约制度的目的是限制一方滥用解除合同的权利,以避免资源浪费和交易安全威胁。
当一方违约且守约方提起违约之诉时,人民法院应当审查违约行为是否构成根本违约。如果构成根本违约且合同无法实际履行,人民法院不应支持守约方请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而应要求守约方变更诉讼请求为解除合同并承担相应法律后果。例如,一房二卖的情况,如果第一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人民法院应向其释明,要求其变更诉讼请求为解除合同并承担法律后果。同样,如果守约方要求违约方交付房屋,人民法院也应向其释明,要求其变更诉讼请求为解除合同并承担法律后果。此举有利于保护守约方的利益,避免守约方继续受合同约束而承担义务。
在当事人未提出解除合同请求的情况下,人民法院认为违约方的行为已经构成根本违约,不能依职权解除合同。虽然人民法院有权决定合同是否解除,但如果当事人未提出解除合同请求,法院的决定意义有限,最多作为驳回诉讼请求的理由或埋下将来解除合同诉讼的伏笔。因为法院不能超出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作出判决,否则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为减少当事人的诉累,人民法院应向当事人释明解除合同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