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12-21
赠与合同的性质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一直存在争议。主流观点认为,赠与合同原则上为实践合同,而诺-成合同是例外。
合同法并没有明确将赠与合同定位于实践合同或诺-成合同,而是根据实际需求,分别作出了规定。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被视为诺-成合同;而其他赠与合同则被视为实践合同。这一区分的依据是合同法第186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根据这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在标的物交付之前,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因此赠与合同在此阶段对受赠人没有法律效力。
传统民法理论将合同划分为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主要以是否交付标的物为生效要件。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告成立且生效的合同,而实践合同则要求实际交付标的物才能生效。区分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的法律意义在于,它们的生效要件不同。诺-成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发生效力,双方当事人即受合同约束。而实践合同在交付标的物前,合同已成立但未生效,对当事人没有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85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合同的性质在各国立法上有不同规定,我国学者也有不同的主张。在我国《合同法》颁布前,学者们虽然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但在实践中普遍认为赠与合同属于实践合同,只有赠与人将赠与物交付给受赠人,赠与合同才能成立。在《合同法》起草过程中,赠与合同是否以交付赠与物为成立要件仍然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赠与合同应属于实践合同,即在标的物交付时成立;否则,当事人之间达成赠与的意愿就构成赠与合同,如果赠与人不履行赠与义务,就要受强制执行,这对赠与人不公平,也会减少赠与的意愿。另一种观点认为,若赠与合同为实践合同,则赠与人在表示赠与意愿后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这不仅不符合诚实信用原则,还会导致受赠人因相信赠与而作出接受赠与的准备,但无法得到补偿,对受赠人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