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2-29
1. 信用风险
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仍存在着交易对手的履约风险。由于国际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一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不稳定,给贸易对手的经营环境带来潜在的不确定性。一旦贸易对手的经济环境动荡,对手难以履行合约义务,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金融危机后的信用风险显著增加。
2.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
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企业预期效益减少。人民币升值主要影响价格浮动,降低对外出口的价格优势。尤其是人民币一直处于降值的汇率水平,使得中国的出口贸易价格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升值使价格优势丧失,导致企业贸易萎缩和利润下降。
3. 应收账款的风险
一些国际贸易采用先出后进的方式,增加了财务风险。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贸易对手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无法追回应收账款,造成损失。无论是O/A还是D/P都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4. 信用证产生的财务风险
信用证交易在国际贸易中较为常见,相对较安全。然而,信用证也存在问题,如不法贸易对手利用单证校验方式进行欺诈。信用证使用过程中常出现信用证过期、交单过期、单据不清晰、短装、超装等问题,可能导致货款结算风险。
1.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外贸企业应积极应对和规避财务风险,特别是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是利用财务手段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和预测,及时发出警示。通过评估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资金流动状况和合同风险等,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整体评价和监控,一旦发现财务风险,及时向管理层发出警示,为决策提供支持。
2. 控制本币升值的风险
企业应利用内部管理提高应对升值风险的能力。首先,加强涉外企业对金融风险的保护意识。在外汇结算时考虑汇率变化,设定合同条款保护基本利益,并合理选择结算币种,规避汇率波动较大的币种。同时,关注人民币的变化动向,提前采取必要措施防范风险。其次,改变出口产品结构,转向高附加值产品,以抵消汇率对产品价格的影响。
3.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适当控制赊销合同和赊销份额,降低应收账款占比。同时与信用评价相结合,建立内部信用评价机制,对合作伙伴进行必要的信用评价,并对客户进行选择和控制。对评价较高的客户提供优惠,对评价较低的限制贸易额度,形成内部客户群。有效分配资金和优势产品给优质客户,降低贸易风险。
4. 加强企业现金管理
保持充足的现金储备是保证经营的重要基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管理现金流,严格控制大额资金流动,确保资金链的完整性和充足性。同时加强预算管理,特别是建立审核规范,评定风险等级后进行资金调动。
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了教训和经验,尽管遭受了一些损失和经营困难,但通过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建立灵活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和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是保证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