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2-15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并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虽然是违反劳动法的行为,但并不构成犯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订立劳动合同。根据第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一旦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根据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支付双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无法约定劳动者的试用期: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难以约定新招员工的试用期,直接招用员工不仅增加试用期期间的支出,还带来用人风险。
3.难以稳定员工和技术人员:如果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职工和技术人员可以随时离职,无需提前一个月打离职报告,法律不追究其责任。此外,用人单位与技术人员不签订劳动合同,也无需承担培训费用。
4.难以保护商业秘密:企业拥有商业秘密,不签劳动合同无法通过合同条款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5.难以进行竞业限制:企业对劳动者进行竞业限制时,不签订劳动合同无法通过合同约定实施竞业限制,采用其他方式很难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