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4-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要约是指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二)要约的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根据合同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发生,要约将失效:
(一)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二)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三)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1. 所附条件是由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并且作为合同的一个条款列入合同中。与法定条件不同,所附条件不是由法律规定的,而是由当事人自行决定的,因此不具有普遍约束力。
2. 所附条件是指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实,而不是过去、现在或必定发生或不能发生的事实。法律规定的事实也不能作为附条件,例如子女继承父亲遗产要等到父亲去世,这不能作为条件。
3. 所附条件是用来限制合同法律效力的附属意思表示。它与供货条件、付款条件等不同,后者是合同本身内容的一部分,而所附条件只是合同的附属内容。
4. 所附条件必须是合法的事实,违法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例如,双方当事人不能约定某人杀死某人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所附条件可以分为生效条件和解除条件。生效条件是指使合同的效力发生或不发生的条件。在此条件出现之前,合同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当此条件出现后,即条件成就后,合同生效;当条件没有出现或成就,合同也就不生效。
1. 要约应由特定的人提出。特定的人是指希望订立合同的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可以是要约人本人或要约人的代理人。要约人的身份应在要约明示中明确表明,例如商店陈列标价的货物就是一种要约。要约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否则发出的要约将被视为无效。
2. 要约应由受要约人提出,受要约人是特定的人且具有限制条件。
对于是否应向特定的人提出要约,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民法有不同的要求。根据本人的观点,我国合同立法应参考《公约》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非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建议,仅应视为要约邀请,除非提出建议人明确地表示相反的意向。”有些学者认为,受要约人可以是不特定的人,但这增加了要约人受要约拘束的风险。相反地,如果要求要约必须向特定人提出,则限制了要约人选择受要约人的范围。因此,我国合同立法应参考《公约》对受要约人的界定。
3. 要约的内容必须明确。要约是希望订立合同的建议,一旦要约被接受,合同即成立。因此,要约必须明确表示合同的主要内容,如标的物的名称、价格、数量、规格、质量等要素。至于要约内容的明确程度,《公约》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货物买卖合同中,只要要约包括货物的品名、数量和价格三个要素,即可成立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