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变更的原因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16
承诺是合同成立的情形之一,依据合同法的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而受要约人作出承诺的时候,是可以对承诺进行变更的,而变更承诺是有原因的,那么承诺变更有什么原因?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承诺变更的原因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承诺变更是指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进行实质性的变更,即变更合同的内容。承诺变更被视为发出新的要约。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三十条 【承诺的变更】
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如果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进行实质性的变更,将被视为新的要约。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包括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
第三十一条 【承诺的内容】
如果承诺对要约的内容进行非实质性的变更,除非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该承诺将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
承诺的非实质性变更
非实质性变更是指虽然表面上发生了变更,但这种变更并没有实质上改变要约的内容,即没有提出新的权利义务的设计,也没有增加要约人的负担。非实质性变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在承诺中提出了要约人的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指在当事人没有明示排除的情况下,当事人必须承担的义务。如果承诺中提出或强调了要约人的法定义务,并没有实际上改变要约的内容,也没有增加要约人的义务,那么这属于非实质性变更。例如,受要约人在承诺中加入了一句话:贵方出卖的标的物必须是没有设定抵押的物。这属于非实质性变更,因为如果出卖的是抵押物,出卖人应当告知买受人,如果没有告知,那么出卖人就应当担保该物是没有设定抵押的物(权利瑕疵担保义务)。这种担保是出卖人的法定义务。受要约人在要约中强调了要约人的法定义务,并没有增加要约人的额外负担。尽管如此,要约人也可以表示反对,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自己将要出卖的标的物已经设立了抵押,那么受要约人对这种非实质性变更的承诺就不构成有效的承诺。
(2)在承诺中增加了说明性条款
说明性条款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确,但不会改变要约人意图创立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不会增加要约人的负担,因此属于非实质性变更。如果要约人对这种说明性条款不能认同,也必须及时表示反对,否则承诺将产生预期的效力。
(3)承诺在授权范围内对要约进行修改
这种修改仍然在要约人设计的权利义务关系范围内,因此也属于非实质性变更。如果要约人认为这种修改违反了自己的意图,仍然可以及时表示反对,阻止这种承诺生效。如果受要约人确实是在授权范围内进行了修改,要约人的反对将被视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