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1-22
遵守法律是财产处分和纠纷处理的前提,对于一些违反法律规定的财产分配行为,从一开始就是无效的。
《婚姻法》规定了婚前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以及可以主张赔偿的各种情况。而《继承法》则规定了遗产的范围、继承的资格、法定继承的规则以及遗嘱的效力等等。因此,了解这些法律是必要的。
双方或多方之间真实、合法有效的意思表示可以作为财产分配的依据。例如,拆迁补偿款的分配、夫妻财产的确认、遗产的分割等都可以通过几方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并以协议形式固定下来。一旦发生财产争议,可以按照协议约定来处理。
最好在婚后每笔大额财产支出之后列出明细,并保管好发票收据等凭证。最好有第三方在场做见证并签字证明,以防纠纷发生时缺乏有效证据。如果在支付大额款项时没有留下付款凭证,事后就很难举证。一旦诉讼,将处于不利地位。
公证的效力在婚前、婚后财产确定以及遗嘱确定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经过公证机关办理一定手续后的公证财产是财产归属的有效证明。经过公证的遗嘱效力优先于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录像等其他形式的遗嘱。因此,公证是预防将来因纠纷无法确定财产归属最有效的方式。
根据《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适用本法第17条和第18条的规定。根据第17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资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以及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根据第18条规定,夫妻一方的财产包括婚前的财产、因身体受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以及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1、形式上必须是书面的。
2、明确婚前财产的范围。一般包括男女双方婚前的存款、房产、车辆和其他贵重物品等。建议只对重要财产作出约定。
3、明确婚前财产婚后共享的比例。应清楚说明婚后可以与爱人共享的财产内容以及共享的比例。若只是表述为“婚前某项财产婚后共有”,法律上的理解应是每人一半。
4、财产描述要明确。财产描述不明确可能导致协议约定不明而不予确认。例如,对于一方的婚前房产,应该描述为“坐落于某市(县)xx街xx号房产由双方共有”,而不是简单写成“某某小区的房屋归双方共同所有”。
5、设定清楚婚前财产生效的条件和时间。如果未作特别约定,协议一般在结婚登记后生效。为增加协议的公示力,可以增加经公证机关公证或律师见证后生效的限制。
6、男女双方必须签字并注明时间。
7、婚前财产协议可以在结婚前或结婚后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