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2-28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当事人可以单独提起诉讼,要求解决探望权问题。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人民法院会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依法作出裁定。一旦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望权的行使。婚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了对拒不执行有关探望子女等判决和裁定的强制执行措施,但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根据司法实践,探望的方式可以分为探望性探视和逗留式探视。探望性探视是指非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一方的父或母以探望的方式探望子女,如定期见面、共同进餐等等。而逗留式探望则是指在约定或判决确定的探望时间内,由探望人领走并按时送回被探望子女,如短期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探视方式的安排应由双方共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由人民法院判决决定。
根据法官的指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一方行使探视权时,需要另一方的协助。协助义务包括为对方探望提供便利,如商量好的时间、地点接送孩子,及时告知孩子等。不履行这些义务,就违反了法律规定。但一方在行使探视权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子女的利益,不能影响子女的教育、学习和健康成长,不能妨碍另一方对子女行使管理、教育的监护之责,不能将与另一方的恩怨延伸到孩子的身上,使孩子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在具体探视时,一般应与对方进行一定的沟通和联系,不宜进行突然袭击式探视。只有这样,探视权才能充分实现,才能享受到与儿女团聚的亲情。否则,法院就会依法中止其探视权的行使。在本案中,双方经常为探视女儿发生矛盾,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双方应当理性从事,协商处理每一次的探视时间和过程,而不应当采取过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