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0
根据《企业破产案件规定》的规定,企业破产案件的管辖权归属于债务人住所地人民法院。债务人住所地指的是债务人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如果债务人没有办事机构,那么由其注册地人民法院负责管辖。根据不同层级的人民法院和企业注册地所在地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企业的情况,可以确定具体的管辖范围。
一般来说,基层人民法院负责管辖县、县级市或者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破产案件;中级人民法院负责管辖地区、地级市(含本级)以上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破产案件;而纳入国家计划调整的企业破产案件,则由中级人民法院负责管辖。
如果上级人民法院需要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企业破产案件,或者将本院管辖的企业破产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以及下级人民法院需要将自己管辖的企业破产案件交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情况,则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如果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因特殊情况需要对个别企业破产案件的地域管辖作出调整,那么必须经过共同上级人民法院的批准。
不能清偿是指债务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因为丧失了清偿能力而无法支付的客观财产状况,也被称为不能支付或支付不能。不能清偿的要件包括:
第一,债务人丧失了清偿能力。判断债务人是否具备清偿能力,一般根据债务人的财产、信用、劳务等因素的综合情况来确定。当债务人以任何方式都无法清偿债务时,就构成了丧失清偿能力。判断缺乏清偿能力应以客观状态为标准,即缺乏清偿能力并不是债务人主观上不愿意或出于恶意而拒绝支付,而是无法支付的客观情况。
第二,债务人无法清偿的是已到期、无争议或已确定金额的债务。
第三,债务不仅限于以货币支付为标的,但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评估的债务。否则,由于其债务形式无法在破产程序中得到偿还,宣告债务人破产就没有实际意义。
第四,不能清偿是指债务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可预见的相当时期内持续无法清偿,而不是暂时停止支付由于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造成的一时情况。
第五,不能清偿是根据债务人的客观财产状况来确定,而不是依据其主观认识或表达。法院应根据法律和事实做出裁定。
所谓资不抵债是指债务人的债务超过其实际资产。也就是说,考察债务人的偿还能力仅以实际资产为限,不考虑信用、能力等可能的偿还因素。在计算数额时,不考虑是否到期,而是将其纳入总额。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标准,才能对该企业申请破产或宣告破产。
根据我国现行的《破产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严重资不抵债后,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破产。债权人也可以向债务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破产清算的偿债程序。人民法院在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规定的期限内成立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