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处理方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法律知识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处理方式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30

 
424321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初次实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情况,需要根据犯罪情节进行处理。如果犯罪情节不严重,行为人在全部退赃的同时确有悔罪表现,可以不予刑事处罚或者从宽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3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行为,将依照以上规定从重处罚。

对于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将依照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对于单位犯前三款罪的情况,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如果实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不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并且行为人是初犯,全部退赃并确有悔罪表现,可以认定为情节轻微,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如果确有必要判处刑罚,应当从宽处罚。

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

根据刑法修正案,对于公民个人信息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一般认为,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职务、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专业资格、工作经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信用卡号码、指纹、网上登录账号、密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的信息。然而,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个人社会活动空间的拓展,个人信息的内容会更加丰富,采用列举式的方法无法穷尽。

从内涵上看,公民个人信息指反映公民个人生理及身份特征、社会生活经历及家庭、财务状况,也包括公民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取得、采用的个人识别代码。从外延上看,具有以下特征:

延伸阅读
  1. 出售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规定
  2. 贩卖社交软件号的刑事责任
  3. 微信群转让给别人有风险吗
  4. 个人信息泄露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泄露多少条信息构成犯罪
  5. 众多APP被下架,涉嫌什么违法行为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领导受贿员工的法律责任
  2. 我国刑法第128条明确规定
  3. 主犯的一般刑事责任原则的涵义
  4. 服刑期间的生活费问题
  5.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定义和危害
  6. 非法采矿罪的司法解释
  7. 入党政审不合格的8种情况是什么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