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泄露多少条信息构成犯罪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法律知识

个人信息泄露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泄露多少条信息构成犯罪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5

 
408334

个人信息泄露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9条的规定,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在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必须严格保密,并采取必要的技术和其他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或丢失。在发生或可能发生信息泄露或丢失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情况下,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解读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规定非常严格。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符合正当性、必要性、明示性、经本人同意性、严格保密性和法律责任承担性的原则。这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大突破。在购房和租赁过程中,如果个人信息泄露,购房人、业主和租房人有权要求经营者采取补救措施。

个人信息泄露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入罪要件是“情节严重”。最近发布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违法所得超过5000元等十项认定标准来判断“情节严重”。

不同类型个人信息的数量标准

根据司法解释,针对不同类型的个人信息,设置了不同的数量标准。对于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和财产信息等重要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50条以上即构成“情节严重”。对于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和交易信息等可能影响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信息,标准为500条以上。对于其他个人信息,标准为5000条以上。根据以上规定,个人信息泄露是违法行为,根据泄露的信息数量和类型,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消费者在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下,有权要求经营者采取补救措施,并可以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1. 朋友骗我给一个不认识的人在银行贷款担保,怎么维权
  2. 刑事裁定书
  3. 是否有抵押担保
  4. 单位犯罪辩护意见怎么写,有没有法律规定
  5. 支付宝骗了钱怎么追回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意外纵火烧山是否构成放火罪?
  2. 肖像权的侵权认定标准
  3. 网络名誉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4. 校园欺凌:学生还手的法律合法性
  5. 如何认定名誉侵权责任
  6. 侵权能否赔偿精神损害
  7. 诽谤罪与侮辱罪的界限是什么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