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承包的定义和特点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24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工程承包也走向多元化发展的轨道,国际承包工程经济日益繁荣,但是,国际工程承包也曝露出一些管理问题,那么,国际工程承包案例有哪些,结果分析怎么样?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际工程承包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公司、企业或项目所有人(一般称工程业主或发包人)委托国外的工程承包人负责按规定的条件承担完成某项工程任务。国际工程承包是一种综合性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涉及国际技术贸易和劳务合作。在国际承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转让是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在项目建设后期,承包人需要培训业主的技术人员,提供所需的技术知识,以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
国际工程承包案例分析
以新加坡一码头工程为例,该项目采用了FIDIC合同条件。在招标文件中规定钢筋由业主提供,但由于业主的钢筋已被用于其他工程,无法再提供。因此,业主在1980年6月11日致信承包商,要求承包商另报出提供工程所需钢材的价格,这封信可以视为一个询价文件。承包商在1980年6月19日作出了答复,提出了各类钢材的单价及总价格。业主在1980年6月30日复信表示接受承包商的报价,并要求承包商准备签署一份由业主提供的正式协议。然而,业主未提供书面协议,双方未进行任何新的商谈,也未签订正式协议。工程开工约3个月后,承包商向业主提出业主的钢材应该进场的要求,才发现双方都没有准备工程所需的钢材。由于需要重新采购钢材,导致钢材价格上升、运费增加,并且工期拖延,进一步造成施工现场费用的损失约60000元。承包商因此向业主提出了索赔要求。最终,由于双方在沟通上存在缺陷,各自承担一半的损失。
案例分析
对于该工程案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双方就钢材供应进行了商讨,但没有确认文件,如签订书面协议或修改合同协议书,因此商讨没有约束力。
- 如果业主在1980年6月30日的复信中接受了承包商在6月19日的报价,并指令承包商按规定提供钢材,而不提出签署书面协议的问题,则可以构成对承包商的一个变更指令。如果承包商没有提出反驳意见,那么这个合同文件就形成了,承包商必须承担责任。
- 在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双方及早沟通,钢筋问题就可以及早解决,避免损失。然而,在该工程中,双方在几个月的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没有再提及这个重大问题,这是令人费解的。
国际工程承包的种类
按承担责任划分
- 分项工程承包合同:发包人将总的工程项目分为若干部分,与若干承包人分别签订合同,每个承包人只对自己承包的项目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协调由发包人负责。
- “交钥匙”工程承包:跨国公司为东道国建造工厂或其他工程项目,一旦设计与建造工程完成,包括设备安装、试车及初步操作顺利运转后,即将该工厂或项目所有权和管理权的“钥匙”依合同完整地“交”给对方,由对方开始经营。这种承包方式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合同。
- “半交钥匙”工程承包:承包人负责项目从勘察一直到竣工后试车正常运转符合合同规定标准,即可将项目移交给发包人。与“交钥匙”工程承包合同的主要区别在于不负责一段时间的正式生产。
- “产品到手”工程承包:承包人不仅负责项目从勘察一直到正式生产,还必须在正常生产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设备维修等,确保产品符合合同规定标准。
按计价方式划分
- 固定价格合同,或称总包价格合同: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合同价款不再调整。双方需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合同价款包含的风险范围、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以及承包风险范围以外的合同价款调整方法。
- “成本加费用”合同:承包人垫付项目所需费用,并将实际支出费用向发包方报销。项目完成后,发包人向承包人支付约定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