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2
根据刑法规定,只有犯罪嫌疑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才能适用刑事速裁程序。如果犯罪嫌疑人有异议,就不能适用速裁程序。此外,根据刑法第五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认为案件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可以申请司法机关适用速裁程序办理,但辩护人申请的,需要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书面同意。
刑事速裁程序的适用范围仅限于《试点办法》规定的两类案件。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决定,《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的办法》明确规定了速裁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和条件。
适用案件分为两大类:一是依法可能单处罚金的案件,没有罪名限制;二是依法可能判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案件,仅限于《试点办法》列举的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盗窃、诈骗等11种犯罪。量刑以1年有期徒刑为限,采取有限列举的方式,主要考虑这些犯罪情节轻微、常见多发,量刑规范已较明确,具备速裁条件。
此外,《试点办法》规定,被告人对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没有异议,人民法院审查认为量刑建议不当的,不适用速裁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基层人民法院可以适用速裁程序审理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前提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速裁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有特定情形的案件不适用速裁程序,包括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量刑建议或者适用速裁程序有异议;被告人与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没有就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等事项达成调解或者和解协议;其他不宜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情况。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适用速裁程序审理案件不受送达期限的限制,一般不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但在判决宣告前应当听取辩护人的意见和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意见。适用速裁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当庭宣判。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十日以内审结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案件,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有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违背意愿认罪认罚、被告人否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或者其他不宜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情形,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重新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