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死刑复核程序法律知识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06

 
401609
死刑复核制度是对判处死刑的判决和裁定进行审查和核准的制度,包括对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审查和核准。死刑复核制度具体表现为死刑复核程序,内容包括死刑案件的报请复核、复核和核准等。死刑复核制度作为我国所特有的死刑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立足点是通过特别程序的适用,从而考量死刑适用的正当性、必要性以及发挥限制死刑适用、保障罪犯生命权的作用。我国法律虽然以基本完善,但我国现行立法在死刑复核程序中仍然存在缺陷,而这种缺陷制约了死刑复核程序这一基本功能的实现。但是由于死刑复核程序在程序设计上存在诸多的问题,使其保障作用无法真正得以发挥。

一、秘密审核方式

死刑复核程序采用书面秘密的审核方式,不进行开庭审理。根据现行刑事诉讼法第202条规定,死刑复核的组织已经明确,但对于复核的内容、方式和期限并没有具体规定。实践中,死刑复核一律采取不开庭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导致复核过程以秘密阅卷为主,控辩双方无法参与其中,无法表达意愿,对复核结果难以施加有效的影响。

二、程序的单方控制性

死刑复核程序全程由人民法院控制,主导着全部程序的过程。控辩双方被动等待裁决的结果,无法对复核活动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牵制。被告人期待通过死刑复核程序进行申辩,并与司法权展开理性对话的要求往往无法实现。

死刑复核程序的问题

一、司法主动性导致失去中立性

当前死刑复核程序由人民法院主动发动,作为一种人民法院内部自行发动的对死刑案件的审查与控制程序。在未经控辩双方申请的情况下,由司法主体自行对案件实施审查与复核活动。因此,死刑复核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诉讼的性质,司法权可能丧失中立性及司法权运作过程中的冷静与自律,易产生偏见,最终裁判结论也难以获得争议双方的普遍认同。

二、与二审程序合二为一

死刑复核程序与二审程序合并为同一程序。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死刑后,大多数被告人提出上诉。对于最高人民法院授权各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部分死刑案件来说,高级人民法院在行使第二审审判权的同时,也行使死刑核准权。在实践中,经过二审后仍然判处死刑的案件,在判决裁定的结论部分注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规定,本判决(或裁定)即为死刑判决(裁定)"。这导致死刑复核程序变得形式化,出现行政化倾向,甚至出现严重的萎缩甚至虚无。

审判阶段热门知识

  1. 网上开设赌场罪主犯未被抓能开庭吗
  2.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
  3. 公安是否能够认定伪造证据
  4. 如何解决超期羁押和久押不决问题
  5.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
  6. 刑事附带民事先审理哪个
  7. 刑事二审强制措施期限
审判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