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经理职务侵占责任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法律知识

员工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经理职务侵占责任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3-29

 
419269

职务侵占客观方面

在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构成要件之一。一般认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的是利用自身职务范围内的职权和地位所形成的有利条件,即利用经手、管理财物的便利条件。或者指利用自己主管、管理、经手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有学者认为,它指的是利用自己在授权、委任或基于契约而从事的岗位上具有的主管、管理或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包括: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经手、决定或处理、经办一定事项的权力;依靠、凭借自己的权力去指挥、影响下属或利用其他人员的职务、岗位有关的权限;依靠、凭借权限、地位去控制、左右其他人员。对于是否包括公务和劳务方面的便利,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分歧。

正确理解"职务"的含义

对于"职务"一词的正确理解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职务"指的是"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工作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因此"职务"的范畴应当包括公务和劳务。职务是一项工作,不能与"职权"划等号,职权指的是职务范围内的权力。职务包括担当单位的管理职责和从事具体的业务活动。根据我国刑法对职务犯罪的规定,1979年刑法只规定了公务犯罪,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犯罪,如贪污罪、受贿罪等,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从事公务活动的便利实施的犯罪。而1997年刑法不仅规定了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犯罪,还规定了许多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犯罪,如职务侵占罪、商业受贿罪等。刑法规定的后一类犯罪,如职务侵占罪,无论是国家工作人员还是公司、企业和其他单位的人员实施的犯罪,都严重侵犯了单位的合法权益,对单位所造成的危害后果都是相同的。因此,刑法并没有将二者仅因利用不同的职务便利而分别规定为两种不同的犯罪。因此,刑法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犯罪,包括了利用从事公务活动之便实施的犯罪和利用从事劳务活动之便实施的犯罪。

从犯罪主体身份的规定来理解

通过刑法对犯罪主体身份的规定,我们可以分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究竟是利用从事公务活动之便还是利用从事劳务活动之便。刑法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犯罪都明确规定了犯罪主体,目的是为了明确规定该罪的构成要件,并为我们确定利用职务之便的含义提供法律依据。例如,刑法规定的贪污罪、受贿罪实施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从事公务活动的便利。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规定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未明确仅包括从事公务的人员,如董事、经理、厂长等领导层人员。因此,刑法对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职工,即同时包括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也同时包括利用从事公务活动之便和利用从事劳务活动之便。因此,结合刑法对犯罪主体的规定,我们可以正确确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否包括利用从事劳务活动之便。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用职权的关系

在职务侵占罪中,是否要求行为人具有职权才能认定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有观点认为是否定的,理由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的是利用行为人主管、管理、经手单位财物的职责范围内的便利,与是否享有职权无关。然而,我认为刑法规定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都是以享有职权为前提的,没有职权就谈不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贪污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的是利用职务上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权力及方便条件,受贿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的是利用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即自己职务上主管、负责或承办某项公共事务的职权及其所形成的便利条件。这两条解释都强调"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利用了权力或职权。如果行为人根本就没有职权,即使实施了侵吞公共财物或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例如国有企业中生产线上的工人利用生产中经手产品的机会盗窃产品,或者某领导的司机利用为领导开车之机为他人说情而收受他人财物,都不构成贪污、受贿罪。因此,在其他罪名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都要求具有职权的存在。当然,职权和任职是两个概念,具有职权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是领导。职权的核心是强调具有职务范围内对财物和事项的管理权力。生产线上的工人只负责生产产品,并没有对财物进行管理和支配的职权,因此不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

延伸阅读
  1. 被害人证据不足怎么办
  2. 保安违规违纪的处罚措施
  3. 经济犯罪立案程序的要点
  4. 刑事案件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会被公安机关立案
  5. 如何认定传销和分销诈骗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被行政处罚对政审的影响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法释〔2013〕18号
  3. 强制猥亵妇女罪谅解书的法律效力
  4.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民事责任
  5. 交易平台倒卖个人信息的法律问题
  6. 故意破坏交通设施罪的严重后果
  7. 小孩抢劫是否负刑事责任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