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为清偿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2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债务人要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而有些债务可以由第三人代为清偿的,例如债务担保人等,第三人代为清偿后,可以向债权人追偿,那么代为清偿会不会构成不当得利?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如果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并且造成他人损失的情况下,才构成不当得利。因此,代为清偿并不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二、代为清偿债务的条件
根据合同性质的不同,可以由第三人代为清偿债务。然而,对于属于专属性质的债务,是不允许代为清偿的。一般来说,以下情况被普遍认可为不得代为清偿的情形:不作为债务、以债务人本身的特殊技能或技术为内容的债务,以及因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特殊信任关系而产生的债务等。此外,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不能有不得由第三人代为清偿的约定,且该约定必须在代为清偿之前达成,否则将被视为无效。同时,债权人没有拒绝代为清偿的特别理由,债务人也没有提出合理的异议。如果代为清偿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或诚实信用,对债权人、债务人或社会产生不利影响,或者代为清偿违背了其他强制性规范,债权人有权拒绝接受代为清偿,债务人也有权提出异议,此时代为清偿将不产生法律效力。最后,代为清偿的第三人必须有意愿为债务人进行清偿。在这一点上,代为清偿与债务承担是不同的:首先,如果代为清偿人是因为错误地相信自己承担了债务而进行清偿,那么代为清偿将不成立;其次,连带债务人或不可分割债务人只有在超过其本应承担的支付义务范围内进行清偿时,才构成代为清偿。
三、最新资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如果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可以要求得利人返还所获得的利益。但以下情形除外:一是为了履行道德义务而进行的支付;二是债务在到期之前进行的清偿;三是明知无支付义务却进行的债务清偿。根据第九百八十六条规定,如果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所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并且该利益已经不存在,那么得利人将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