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民事抗诉制度的几点建议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完善民事抗诉制度的几点建议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5

 
418842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一、树立谨慎行使民事抗诉权的意识,建立抗诉责任机制,进一步提高抗诉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定、判决,有权提出抗诉。这种行为涉及国家公权力介入个人私权利领域。为了保证司法公正和维护当事人平等诉讼权利,检察机关应该谨慎行使民事抗诉权。只有在有充分证据证明法院作出的裁定、判决存在事实错误或程序违法,导致原审裁判结果出现颠覆性错误的情况下,才能启动抗诉程序。同时,应该避免片面追求抗诉案件数量,忽视抗诉质量的情况发生。建议建立“抗诉责任”机制,对抗诉明显错误或严重矛盾激化的情况,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二、建立抗诉案件询问制度,全面把握案件情况

对于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再审。在抗诉启动之前,除了申诉人有权向检察机关诉说自己的“冤屈”,其他诉讼参与人也应当享有反驳和陈述的机会。检察机关应当根据案件需要,向各方当事人发送询问通知书,通知当事人在确定的时间、地点接受询问。对于特殊案件,可以征询法院意见,由法院派员一同参与询问程序。

三、建立原则上不予抗诉与对申诉人进行过错审查相结合的制度,杜绝恶意规避上诉的行为

对于当事人针对一审生效判决提出申诉的案件,建议检察机关原则上不予受理,并对申诉人进行过错审查。只有在申诉人对没有及时提出上诉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提出抗诉。

四、明确当事人申请抗诉的期限为判决生效后六个月,维护生效裁判的既判力

建议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的期限为判决生效后六个月,并将超过期限申请抗诉的案件不予受理。通过明确申请抗诉的期限,可以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申诉权,避免权利义务“久拖不决”的情况发生。

延伸阅读
  1. 民事案件抗诉期限一般多长时间
  2. 二审终审制度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3. 民事诉讼法抗诉期限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4. 刑事上诉的期限是多久
  5. 刑事二审程序审理期限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民事案件的法院审理程序
  2. 一、上诉程序及开庭时间
  3. 合同纠纷起诉流程
  4.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
  5. 一审法官未送达上诉材料的处理方式
  6. 民事诉讼一审到二审的审理期限
  7. 网上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吗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