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中断部分履行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诉讼时效中断部分履行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14

 
418712
诉讼中断是由于一些事由引起的暂时中断,在中断一定时间后会重新提出诉讼,那么此时诉讼时效中断能不能部分履行,引起诉讼中断的法定事由有些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诉讼时效中断部分履行”的内容为你答疑解惑。

诉讼时效中断的定义和目的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由于特定的法定原因,导致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无效,待时效中断的原因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的目的是促使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消除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稳定状态。

法定事由

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法定事由包括起诉、请求和认诺。这些事由是依据当事人的主观意愿进行的行为,与中止诉讼时效的事由有所不同。诉讼时效的条件是权利人不行使请求权,如果当事人通过实施起诉、请求或认诺等行为,使权利义务关系重新明确,诉讼时效就没有继续计算的意义,应予以中断。

起诉

起诉是指权利人通过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起诉行为是权利人通过法院行使权利的方式,因此,诉讼时效会因此中断,并从法院判决生效之时重新开始计算。

请求

请求是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提出履行义务的要求。这是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行使请求权的行为,改变了不行使请求权的状态,因此应中断诉讼时效。

认诺

认诺是指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表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基于义务人认诺所承担的义务,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明确,诉讼时效从此中断,并立即重新开始计算。认诺的方式有多种,包括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

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1. 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
  2. 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
  3. 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在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下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
  4. 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但如果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则适用其规定。

在第一种情形中,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时,签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被授权主体。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时,签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被授权主体。

延伸阅读
  1. 担保人还款期限
  2. 确认劳动关系能否中断索要工资的时效
  3. 如何证明诉讼时效中断
  4. 刑事附带民事申请强制执行的时效过了怎么办?
  5. 合同过期是否可以起诉?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2. 协商解决
  3.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4.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5.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6.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7.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