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29
在确定取证行为是否侵犯隐私权时,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
2. 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手段,如采用暴力、胁迫、诱骗等非法手段;
3. 违反社会公德的情况。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也就是说,当事人在取得证据时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采用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行为来获取证据。
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1. 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 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 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 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 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并将其公开;
6. 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 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 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以上行为均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