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7
执法人员在拆迁案件中向拆迁户送达法律文书,这个过程在法律上被称为“送达”。在征地拆迁案件中,主要涉及行政诉讼,而行政诉讼并没有关于送达的具体规定。送达的首要条件是要将文书送达给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场,可以送达给与其同住的成年家属。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送达给法定代表人。一旦文书被签收,即意味着文书已经被送达,签收日期即为送达日期。
如果拆迁户拒绝签收文书,法律也有相应规定。如果本人或同住成年家属不签收文书,执法人员可以邀请基层组织(如村委会、街道办等)或所在单位的代表作为见证,将事由和日期写在送达回证上,将文书留在住处,这也视为送达。
如果执法人员送达法律文书时拆迁户不开门,可以通过拍照录像的方式记录送达过程,这也视为送达,并等同于送达给本人。此时,法律文书对拆迁户产生法律效力。因此,大家不要认为不签收法律文书就不会对自己产生法律效力。
如果通过其他方式无法进行送达,比如在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下落不明,无法联系到,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即将需要送达的诉讼文书张贴在人民法院的布告栏内或公共场所,或者通过登报、广播、电视播放等方式进行公告。国内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
收到执法人员送达的法律文书后,首先要仔细阅读并理解文书的内容。如果拆迁户无法理解收到的文书,应尽快咨询律师,明确签署该文书可能带来的后果。
在签署文书时,务必明确填写日期。日期往往涉及一个期限或诉讼时效,如果日期记错,可能导致计算诉讼时效时出现偏差,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案件无法继续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