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20
有些中标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未经招标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本身利润不大的项目转包给他人。这种行为会导致二手承包商在工程成本中获取利润,从而导致工程偷工减料、质量粗糙。
一些中标项目经理在私下里进行转包或者转包后再次转包。这些项目经理通常是以乱挂靠企业的形式存在。他们在挂靠过程中已经支付了一部分挂靠费用,如果中标,还会按照中标价的4-8%提取提成。这些项目经理会将中标项目转手给其他承建商,从中获取纯利润。这种转包行为比企业转包更具有隐藏性,人们往往只关注建筑企业是否变化,而忽视了项目经理的更换,因此一些工程可能被项目经理转包给多个人,而招标人却一无所知。
一些中标企业和项目经理由于与地方群众存在严重矛盾,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或者由于施工条件突然发生变化等不可抗力原因,私自决定将工程转包给他人,或者将允许分包的工程进行分包。他们不允许原招标人审查承接企业和项目经理的资质,也不办理与转包或分包相关的手续,更不用说向建设管理部门备案了。
一些施工企业将中标工程视为直接分包的机会。他们在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后,私自将主体和关键性工作转包给他人进行施工,以此获取利润。在工程招标阶段,中标企业的投标文件已经明确要求不得转包主体和关键性工作。因此,中标企业私自转包给他人,无论对方是谁,无论其资质如何,都是错误的行为。例如,某二级建筑公司在教工宿舍楼工程招标中中标后,立即与三个公司分别签订了土建工程、水电工程和装璜工程的施工合同,自己并没有项目经理参与施工,充当了皮包公司的角色。在施工过程中,双方合作不好,相互攻击揭短,导致施工进程不一致,工期延误,暴露了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