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4-01
目前,我国法律对劳动争议类案件并没有专门的系统规定,因此一般采用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即“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然而,劳动争议类诉讼与一般民事争议有其特殊性,仅依据民事举证规则可能无法满足实际审理的需要,也可能导致不公正的结果。因此,虽然我国法律没有系统规定,但相关的规定散落在各种规范中。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应当承担不利后果。这一规定一方面强调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另一方面也加重了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负担,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也对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对用人单位在特定劳动争议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进行了明确。
根据上述规定,我国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基本上采取“部分举证责任倒置说”。然而,关于何种类型案件应当倒置的观点各有不同。我们认同的观点是:
- 凡是因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基准法等内容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由用人单位负证明责任。
- 凡是劳动者提出的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争议,由用人单位负证明责任。
- 凡是因用人单位依照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劳动者进行处理而发生的争议,由用人单位负证明责任。
- 劳动者提出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劳动争议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
- 其他情况下发生的劳动争议,按照证明能力和证据距离由用人单位负证明责任。
我们认为,对于上述观点中列举的劳动争议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是较为合理的。然而,在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的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将举证责任完全分配给用人单位,则可能导致劳动者提起大量无理诉讼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