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罪及其犯罪客观表现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绑架罪及其犯罪客观表现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9-07

 
415646
在日常生活中,绑架罪是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关于绑架罪的处罚也是相当的严重,但很多人还不是很了解关于绑架罪的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绑架罪的定义

绑架罪是指为了勒索财物或达到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将他人劫持的行为。

绑架罪的客观表现

绑架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麻醉或其他方法来劫持他人。具体表现如下:

1. 使用暴力手段绑架他人:直接对被害人实施打击和强制,包括捆绑、推、拽、殴打、伤害、强行架走等行为。

2. 使用胁迫手段绑架他人:以不顺从就实施暴力相威胁,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使其恐惧不敢反抗。胁迫可以通过语言或动作来实施,但必须是当面实施的。

3. 使用麻醉手段绑架他人:利用药物、醉酒等方式使被害人麻痹、昏睡或昏迷,剥夺其反抗能力。

4. 使用欺骗方法绑架他人:通过虚构事实、制造假象等手段将受害人骗至某一地点并控制起来,以达到要挟他人的目的。

5. 偷盗婴幼儿绑架他人:以秘密窃取的方式将不满6周岁的婴幼儿挟持到特定地点并控制起来,以要挟他人。

6. 其他方法:除了上述常见手段外,绑架罪的犯罪手段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而有所变化。

绑架罪的要件

无论是使用暴力、胁迫还是麻醉方法,其共同特征是违背被害人意志,使其无法反抗或不敢反抗,并将其劫持走。因此,对于绑架罪的成立,上述暴力、胁迫、麻醉的程度必须达到使被害人无法、不敢、无力或不知反抗的程度。

例如,在拐骗过程中,即使行为人进行了推、拽或轻微的暴力相威胁,或者使用了劝酒、药物等手段,但这些手段不足以使被害人无法、不敢、无力或不知反抗,而被害人出走主要是因为轻信或被行为人利诱,那么就不能认定为绑架罪。

绑架罪的犯罪手段的多样性

绑架罪的犯罪手段多种多样,具体的手段会因人、地、时、事、条件而有所不同。常见的手段包括使用暴力、胁迫、麻醉、欺骗、偷盗婴幼儿等。然而,这些手段并不是绑架罪的全部,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存在其他不同的手段。

因此,对于绑架罪的定罪,需要综合考虑犯罪手段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对被害人意志的违背程度。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犯罪手段是否足以构成绑架罪的要件。

延伸阅读
  1.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构成要件
  2. 破坏军婚罪的法律规定
  3. 猥亵儿童罪的定罪问题
  4. 15岁骑车撞死人的法律责任
  5.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2. 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
  3. 打了受重伤的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吗
  4. 猥亵罪的刑罚与构成要件
  5. 学生考试作弊的法律责任
  6. 销售高仿产品是否违法
  7. 偷越国(边)境罪的处罚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