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对象的定义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赔偿 > 工伤赔偿程序法律知识

证明对象的定义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5-05-25

 
415453
对于双方当事人的民事纠纷,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对民事诉讼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是需要积极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的。有的朋友就会疑惑,民事诉讼证明对象有哪些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证明对象,又称为待证事实,是指与案件有关的需要通过证据予以证明的事实。简而言之,证明对象是指需要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根据《证据规则》的规定,所有存在争议的事实原则上都需要进行证明。然而,免证事实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事人的证明责任。

免证事实的范围

免证事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众所周知的事实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指广大社会公众普遍知晓的事实,例如国庆节是在十月一日,国际劳动节是在五月一日,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去,初一和十五月亮会圆等。对于这些事实,当事人无需提供证据予以证明。

自然规律及定理

自然规律及定理是指已经被科学界公认的自然现象或数学定理,例如1+1等于2,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等。这些事实属于自然规律和定理,无需通过证据予以证明。

推定的事实

推定的事实是指通过证明基础事实即可得出结论事实存在的情况。换言之,当事人只需证明基础事实的存在,即可推定结论事实的存在。例如,甲在2005年1月1日死亡是一个基础事实,由此可以推定甲在2005年1月2日晚没有和张三打麻将。显然,甲在1月1日死亡后应该停在停尸间或火葬场等待火化,不可能与张三打麻将。因此,当事人无需证明甲在1月2日晚没有和张三打麻将这一事实,只需证明甲在1月1日死亡即可。推定的事实并不要求当事人不提供证据支持,而是指对于结论事实无需提供证明,而是将证明对象转化为基础事实。

预决的事实

预决的事实是指在生效的裁定书、判决书或仲裁文书中已确定的事实,无需再次证明。例如,如果之前已经有一份生效的判决书认定某某房屋属于张三所有,在后续的案件中,张三无需再次证明这一事实。他只需提供前述判决书,因为前面的判决已经确认了该事实,所以在后续案件中无需再次证明。因此,预决的事实指的是在先前的判决、裁定或仲裁文书中,法院或仲裁机构已确认的事实,当事人在后续诉讼中无需提供证明。

公证文书认定的事实

如果某一事实已经通过公证文书认定,在法庭上当事人也无需再次证明。因此,在某些重要情况发生后进行公证是解决日后纠纷的一种有效手段。

自认的事实

自认的事实是指在法庭上,一方当事人对自己不利的陈述。一旦自认的事实被做出,法院将予以采信。对于对方当事人而言,无需再提供证据证明某一事实。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
  2. 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作用
  3. 格式仲裁裁决书
  4. 未经质证的证据是否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5.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管辖确定方法

工伤赔偿热门知识

  1.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
  2. 如何确定车祸责任
  3. 通过事实证据到法院举报律师行为,将导致其失去辩护资格
  4. 逮捕的认定及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的条件
  5. 公诉意见书:故意伤害罪
  6. 法律对死刑复核报告的要求
  7.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时限
工伤赔偿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