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9
借高利贷是否需要抵押物并不是一定的事情。然而,大多数向高利贷借款的人都需要提供抵押物或签署借据。贷款的金额取决于抵押物的价值或借据的金额。如果没有提供抵押物,别人通常不会轻易借钱。然而,选择无抵押的高利贷可能会导致贷款期限相对宽松,而选择有抵押的高利贷可能会导致利息更高、条件更苛刻,从而使借款人难以负担。
民间借贷包括借入和借出两种基本模式。放高利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中的“借出”。然而,对于放高利贷行为的司法认定结果存在差异。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观点:
尽管高利贷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危害性,尤其容易引发其他犯罪活动,但是高利贷易于引发犯罪并不意味着放高利贷行为本身就是犯罪。放高利贷行为与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此外,我国刑法除了“高利转贷罪”以外,并没有将放高利贷行为直接定性为犯罪行为。根据法律的罪刑法定原则,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某行为为犯罪,就不能将放高利贷行为等同于犯罪。
放高利贷行为不仅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且构成刑事违法行为。发放高利贷行为违反了刑法第225条第4项的规定,构成非法经营罪。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司法实践认可这种观点。
如果个人或单位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发放高利贷,并且情节严重,那么就符合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理由如下: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以高利贷形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出借资金行为法律性质问题的批复,非法发放贷款行为是指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以营利为目的,向不特定的对象出借资金,以此牟取高额非法收入的行为。
放高利贷行为不同于普通民间借贷,其目的是为了牟取高额利润,逃避银行监管,违反了国家金融制度,扰乱了国家金融市场秩序。
在判断情节是否严重时,需要考虑两个方面。首先,需要合理确定发放高利贷的数额标准,包括本金、放贷额、获利额、非法获利额等,符合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其次,需要合理确定其他情形是否严重的标准,例如是否经常向不特定的单位或个人出借资金、出借款项的笔数、累计金额大小、持续时间长短以及放贷过程中是否存在其他非法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