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的法律小知识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06
按照担保法规定,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介绍有关保证的法律小知识。
什么是保证
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人可以是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
保证人的资格
根据担保法规定,国家机关不能作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如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也不得作为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一般不得作为保证人,除非有法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银行等金融机构或者企业为他人提供保证,而银行等金融机构或者企业对强令其为他人提供保证的行为,有权拒绝。
保证的方式
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保证合同可以就单个主合同分别订立,也可以协议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借款合同或者某项商品交易合同订立一个保证合同。保证合同应当明确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保证担保的范围、保证的期间以及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保证的方式
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的方式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保证的范围
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保证期间
根据担保法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除非保证合同另有约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
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根据担保法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保证的终止
保证期间,保证人可以随时书面通知债权人终止保证合同,但保证人对于通知到债权人前所发生的债权,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动主合同内容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期间的计算和保证合同的终止等问题,根据担保法的规定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