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商品房转让中的欺诈行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案例法律知识

法律咨询:商品房转让中的欺诈行为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5-03-15

 
410629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或者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

案情介绍:

钟某通过朋友介绍与田某达成了商品房转让协议。在协议中,田某承诺如果这套二室二厅的商品房转卖,至少可以赚1万元。考虑到钟某是朋友介绍的,田某同意只赚取6000元,总价为6万元。然而,后来钟某从开发商处了解到,田某购买这套商品房时只花了5万元,而不是5.4万元。因此,钟某以此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田某返还多收的房屋转让价款4000元,即8000元。

律师回答:

根据法律规定,田某应该返还钟某多收的4000元,但不需要双倍返还。原因是,即使田某的商品房当时价值6万元,但他已经明确表示只赚取6000元,这意味着他自愿放弃了与市场价格差额部分的利润。田某采取欺诈手段实际多收了钟某4000元,违反了诚信原则,属于不当得利,应该按原数返还给钟某。

相关法律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的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的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以下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一)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二)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延伸阅读
  1. 案情简介
  2. 中介代收定金卖方毁约的法律处理方式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于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的情况,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金额,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格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但不得低于五百元。如果
  4. 定金纠纷的处理方法
  5. 产品缺陷导致的法律责任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2020年最新合同诈骗罪辩护词的撰写方法
  2. 消费者遭遇欺诈可获得双倍赔偿
  3. 合同诈骗罪立案金额
  4. 签订虚假合同的法律责任
  5. 被告人卢*征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刑
  6. 如何预防电子合同欺诈
  7. 合同欺诈的法律特征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