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和特征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和特征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2-28

 
409665
电子证据的特性研究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和特性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数字化通讯网络和计算机装置的发展,信息的存储、传递、统计和发布等环节已经实现了无纸化。然而,这种信息载体的变革也引发了许多法律问题,其中从证据学的角度来看,涉及到了电子资料的证据力问题。而电子资料的证据力与电子证据在证据法中的法律地位直接相关。电子数据的证据价值在法学研究和法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也使得讨论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问题变得日益成熟。

二、证据的概念和特性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研究中,人们经常使用证据来证明某些事实的存在。一般而言,证据是指用已知的事实来证明未知的事实的凭证。然而,仅仅用一般证据的概念来理解诉讼证据是不够的,因为诉讼的特殊性决定了诉讼证据具有其特殊的本质和特性。

证据是指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搜集的能够证明案件真相的实事或材料。它是分析和确定案件、辩明是非、区分真伪的根据。与一般意义上的证据不同,诉讼证据具有以下几个本质特征:

  1. 客观性:诉讼证据必须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真相的客观事实,而不是依赖于主观意识的存在。这些客观事实发生在诉讼主体进行民事活动中,发生在诉讼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过程中。它们是当时作用于他人感官而被看到、听到或感受到的,留存在人的记忆中的,或作用于周围环境、物品引起物件的变化而留下的痕迹物品。它们也可以通过文字或其他符号记录下来,甚至成为视听资料等。
  2. 关联性:作为证据的事实不仅是客观存在,还必须与案件所要查明的事实存在逻辑上的联系,从而能够说明案件事实。只有与要证明的事实存在联系的事实才能单独或与其他事实一起作为证据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性或非真实性。如果作为证据的事实与要证明的事实没有联系,即使它是真实的,也不能作为争议事实的证据。
  3. 合法性:证据必须由当事人按照法定程序提供,或由法定机关、法定人员按照法定程序调查、收集和审查。诉讼证据不论是当事人提供的还是人民法院主动调查收集的,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不按照法定程序提供、调查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此外,证据的合法性还包括证据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形式。对于某些法律行为的成立,法律规定了特定的形式,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的证据不能作为证明该法律行为成立的依据。
延伸阅读
  1. 录音光盘作为证据的法律地位
  2. 公司作为诉讼主体参与合同纠纷的法律地位
  3. 指纹证据的法律地位
  4. 环境侵权案件审理中举证原则
  5. 拿公司章程作为证据是否违法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伪证行为的定义和影响
  2. 审查起诉阶段的期限及程序
  3. 诉讼费用及其构成
  4. 当事人是否可以多次申诉?
  5.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6. 二审法官询问调解意愿
  7. 善意取得的要件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