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诉的定义和形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抗诉的定义和形式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6-05

 
409545
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可能是不知道抗诉是什么的,其实这个是检察院的权利,我们个人是不能抗诉的。那么什么是抗诉的?什么情况下可以抗诉?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针对这个问题搜集整理了以下资料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可以帮到你。

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依照法定程序,提请人民法院重新审理的诉讼要求。

抗诉包括两种形式:

1. 按照第二审程序提出的抗诉

按照第二审程序提出的抗诉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或者裁定确有错误,在法定期限内,依照法定程序,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的诉讼要求。

2.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是指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只能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作出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应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按照法律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不能自行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抗诉的适用范围

人民检察院对于以下案件可以提出抗诉:

1. 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足的案件

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所认定的事实不清楚或者有错误,用以认定事实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据前后矛盾,证据与证据之间互相矛盾,判处的结论与证据不相符合等等。

2. 原审判决、裁定适用法律不当

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在适用法律、定罪量刑上有错误,或者是定性不准,混淆了有罪与无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或者是判刑畸轻畸重,重罪轻判,轻罪重判等。

3. 严重违反诉讼程序

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使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受到了侵犯。例如,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回避的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没有回避。未依法为盲、聋、哑、未成年人被告人或者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等。

延伸阅读
  1. 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2. 消费者剩余的法律专业术语解释
  3. 判断非法证据的标准
  4. 房屋到手价与税费承担的法律争议
  5. 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和关系人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上诉的定义和条件
  2. 民事诉讼庭审笔录的修改条件
  3. 法院开庭后的调查程序
  4. 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的条件
  5. 民事案件的宣判时间
  6. 申诉立案需开庭审理吗
  7. 伪证在刑事和民事诉讼中的法律责任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