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0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13条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批准。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家庭承包的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可以再延长三十年,草地和林地承包期届满后也可以依法相应延长。
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依法订立承包合同,并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承包经营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责任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并承担保护土地的义务。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创设取得主要指通过订立承包经营合同来取得承包经营权。这包括家庭承包和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进行的承包。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承包,都需要签订承包合同。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在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并进行登记确认。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移转取得指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过程中,受让人通过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依法从承包人手中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进行流转,但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如果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希望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或转让,并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将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