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1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债务应当清偿。如果债务人暂时无力偿还,可以征得债权人的同意或者经人民法院裁决,分期偿还债务。如果债务人有能力偿还却拒不偿还,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强制偿还。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如果是企业债务问题,可以申请破产并进行破产清算。破产是指当债务人的全部资产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通过一定程序将债务人的全部资产用于平均补偿,从而使债务人免除无法清偿的其他债务,并由法院宣告破产解散。
一般情况下,债权人只能通过法院起诉,以合法的方式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通常情况下,债权人不能直接行使强制权,包括扣押财产的行为。然而,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扣押债务人的财产。以下两种情况下允许债权人扣押财产:
如果按合同约定,一方占有对方的财产,而对方超过约定期限不按合同支付应付款项,占有人有权扣押该债务人的财产。
当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一定的财产物作为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担保,而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扣押抵押物,并优先实现自己的债权。例如,甲以耕牛抵押借款一千元,到期未还,债权人可以扣押该耕牛以敦促甲还债,也可以依法变卖该牛使自己的权利实现,余款可退还。这就是民法上的抵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