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属地管辖优先原则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23
【刑事诉讼管辖】承认属地管辖优先有哪些理由
概述
刑事诉讼是一种通过裁判方解决纠纷的活动,其中处于平等对抗地位的双方向裁判方提出纠纷并请求解决。当国家之间无法就管辖划分问题达成协议,且都不愿意作出让步时,政府控制的管辖冲突出现时,属地管辖优先原则将被实施。根据这一原则,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主张对同一国际经济交往的当事人的同一行为行使管辖权时,行使属地原则的国家将优先行使管辖权。
属地管辖优先的理由
属地管辖优先原则有两个主要理由。首先,一项行为通常对行为地产生最大影响。其次,行为地所属国家对行为人的管辖通常最为有效。行为地指的是行为发生地,当一项行为的结果地与发生地不一致时,可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结果地。由于一项行为总是对发生地产生影响,因此行为发生地也总是行为结果地或结果地的一部分。如果以行为结果地作为属地管辖的标准,某一行为结果地不一定是受该项行为影响最大的地域,该地域所属的国家也不一定能对该项行为或行为人行使最为有效的管辖。
属地管辖优先的必要性
属地管辖优先原则可能是各国所必须接受的现实。一个国家可以对他国的属人实行管辖,但很难对他国的属地行使管辖。属地管辖应该是最初的管辖原则,领土是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权力的行使空间。在国际交往不太发达的时候,国家管辖权的含义应等同于一国在其疆域内的最高权力。即使在今天,我们可以从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看出,属地管辖占据主要地位,而属人管辖则是辅助性的。一国对其位于国外的国民的控制相对于该国民所在国的控制来说只能是次要的。因此,当政府控制方面的管辖冲突出现时,属地管辖优先相对较容易实现,甚至不需要完整、严密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