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开庭后仍会进行调查吗?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0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要在一定的期限内审判案件,而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案件之前,会提前通知当事人出庭审理案件的,那么法院开庭后还会不会调查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案件后,如果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可以宣布休庭,并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法庭调查的权力和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时,可以宣布休庭,并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方式包括勘验、检查、查封、扣押、鉴定、查询和冻结等。
当事人和辩护人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的规定,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
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还可以申请法庭通知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
法庭应当对上述申请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影响审判进行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到以下情形之一,会影响审判的进行,可以延期审理:
- 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勘验;
- 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并提出建议;
- 由于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
法庭调查的内容
法庭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在法庭上全面调查案件事实,审查和核实各种证据,为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奠定基础。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法庭调查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 当事人陈述:首先,原告口头陈述其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然后,被告陈述案件事实及其持有的不同意见。如果被告提出反诉,还应陈述反诉的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如果有诉讼第三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先陈述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然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针对原告和被告的陈述提出承认或否认的答辩意见。如果当事人有诉讼代理人,可以由代理人陈述或答辩,也可以在当事人陈述或答辩完成后由代理人补充。
- 出示证据和质证:当事人陈述结束后,必须在法庭上展示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并由当事人进行质证。然而,如果在证据交换过程中,当事人认可并记录在卷的证据,并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无需在法庭上质证。质证是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事诉讼开庭审理阶段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