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20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可以通过这四个要件来阐述。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客体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客观方面包括行为的对象、行为的方式和行为的结果。交通肇事罪的行为对象是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即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行为的方式可以是驾驶机动车辆时违反交通规则,或者其他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行为的结果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交通肇事行为的人。无论是驾驶机动车辆的驾驶员还是其他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只要其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都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实施交通肇事行为时的主观故意或过失。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主体明知或应知自己的行为违反交通规则,但仍然故意实施。过失是指犯罪主体由于疏忽、粗心等原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反交通规则,但应当具备的注意义务没有履行。
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在于,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仅有消极的不救助行为,而故意杀人或伤害罪行为除了不救助行为外,还包括积极行为,即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
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在于,如果故意使用驾车撞人的方法,在公共场所故意撞死撞伤多人的,应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另外,故意使用驾车的方式杀害、伤害特定人的,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交通肇事罪与其他过失犯罪的区别在于,认定责任的依据是否是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如果是厂矿企业的专用机动车辆、施工车辆以及军队的军用车辆等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因为违反交通规则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以交通肇事罪论处。如果是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之外,非因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第135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以及第436条(武器装备肇事罪)等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新《道路交通管理法》第77条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扩大了适用交通规则认定事故责任的范围,也就相应扩大了交通肇事罪的范围。因此,不论车辆事故发生于何种场所,只要交通管理部门适用交通安全法认定事故责任,认为构成犯罪的,一律按照交通肇事罪认定处罚。如果不是或不能适用交通安全法认定事故车辆责任的,可以其他罪处罚。适用有关生产安全规章认定责任的,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处罚;适用生活常理认定责任的,只能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重伤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