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股东权益的诉讼时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的变更形式 > 公司解散法律知识

侵犯股东权益的诉讼时效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6-14

 
405195
在现实生活中公司对小股东权益侵犯的行为是非常多的,而侵犯小股东权益的,小股东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利益,起诉是有时效限制的,那么侵犯股东权益诉讼时效的规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侵犯股东权益提起诉讼的时效为三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否则应按照这一规定进行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起点是从股东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以及义务人的行为之日起。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应根据相应的规定进行计算。但是,如果距离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然而,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

受让股权后何时取得股东资格

非股东何时取得股东资格取决于转让股份股东的股份所有权何时转移

非股东是否取得股东资格以及何时取得股东资格,取决于非股东何时取得转让股份股东的股份所有权。而股份所有权的转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股份转让合同已经生效和股份交付。

股份所有权的转移首先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股权转让合同。一般情况下,股权转让合同在转让方与受让方签字盖章后生效,除非另有特殊约定。合同生效后,受让人需要支付对价,并由公司办理相关手续以使其取得股权,这是合同履行的问题。换言之,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是受让人取得股权的前提条件,而受让人取得股权则是股权转让合同履行的结果。受让人取得股权是通过股份的交付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股份的交付是股份所有权转移的标志,或者说是取得或丧失股东资格的标志。

不同类型公司的股份交付程序有所不同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而言,股东名册登记属于设权性登记。当股权转让合同的受让人要求公司履行股东名册登记时,公司会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审查。经过审查同意后,公司将受让人登记于股东名册之中,受让人才能取得公司股权,并以公司股东的身份主张权利。

而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只要双方在依法成立的交易市场上完成股份交易,受让人就已经取得了股东身份,并可以行使股东权利,无论是否取得有形的权利凭证。

延伸阅读
  1. 土地纠纷申诉期限
  2. 二手房买卖官司的诉讼时效
  3. 哪些情况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4. 哪些情形可以起到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5. 民事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

公司的变更形式热门知识

  1. 两个公司合并后的资质是否可以保留
  2. 公司解散清算程序及时间
  3. 公司倒闭员工补偿:权益保障与法律依据
  4. 公司股权变更登记程序
  5. 股东不签字如何解散公司
  6. 公司经营范围变更的规定
  7.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含义和计量基础
公司的变更形式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无利息借款合同范本
  2. 股权质押典当借款合同范本
  3. 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范本
  4.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范本